從整臺鍋爐工質所需熱量的分配來看,隨著參數的升高,飽和水變成飽和汽所需的汽化潛熱減小,液體熱增加。因而所需爐膛蒸發受熱面積減少,加熱工質的液體熱所需的受熱面(省煤器)增加。鍋爐參數越高,容量越大,爐膛尺寸和爐膛放熱越大,為防止鍋爐爐膛結渣,保證鍋爐安全運行,必須在爐膛內敷設足夠的受熱面,將爐膛出口煙溫降到允許范圍。為此,將工質的部分加熱轉移到由爐膛蒸發受熱面完成,這相當于由輻射蒸發受熱面承擔了省煤器的部分吸熱任務。另外,省煤器受熱面主要依靠對流傳熱,而爐膛內依靠輻射換熱,其單位輻射受熱面(水冷壁)的換熱量,要比對流受熱面(省煤器等)傳熱量大許多倍。因此,把加熱液體熱的任務移入爐膛受熱面完成,可大大減少整臺鍋爐受熱面積數,減少鋼材耗量,降低鍋爐造價;另外,提高給水的欠焓,對鍋爐水循環有利。所以,現代高參數大容量鍋爐的省煤器一般都設計成非沸騰式。
查看詳情 2019-12-23尾部受熱面的磨損,是由于隨煙氣流動的灰粒,具有一定動能,每次撞擊管壁時,便會削掉微小的金屬屑而形成的。 主要因素有: (1)飛灰速度:金屬管子被灰粒磨去的量正比于沖擊管壁灰粒的動能和沖擊的次數。灰粒的動能同煙氣流速的二次方成正比,因而管壁的磨損量就同煙氣流速的三次方成正比。 (2)飛灰濃度:飛灰的濃度越大,則灰粒沖擊次數越多,磨損加劇。因此燒含灰分大的煤磨損加重。 (3)灰粒特性:灰粒越粗、越硬、棱角越多,磨損越重。 (4)管束的結構特性:煙氣縱向沖刷管束時的磨損比橫向沖刷輕得多。這是因為灰粒沿管軸方向運行,撞擊管壁的可能性大大減小。當煙氣橫向沖刷時,錯列管束的磨損大于順列管束。 (5)飛灰撞擊率。飛灰撞擊管壁的機會由各種因素決定,飛灰顆粒大,飛灰重度大、煙氣流速快,則飛灰撞擊率大。
查看詳情 2019-12-23換熱器管內、外的冷、熱流體的流動方向相反的布置方式(見圖)。其特點是換熱器中熱流體的高溫端正好是冷流體的高溫端,因而換熱器的管壁溫度較高、安全性差。但是,逆流布置傳熱溫差較大,當傳遞一定熱量,所需換熱面積少,故逆流布置的換熱器尺寸相對較小。
查看詳情 2019-12-23表面式換熱器管內、外的冷、熱流體的流動方向相同的布置方式,稱為順流布置(見圖)。其特點是:熱流體的高溫端正好是冷流體的低溫端,因而換熱器壁溫較低、較安全;但傳熱溫差小,傳熱效果較差。當傳遞一定熱量時,需要較大的傳熱面積,因而換熱器的體積相對較大。
查看詳情 2019-12-23用來實現冷熱流體間熱量交換的設備稱換熱器。 根據工作原理,換熱器有以下三種型式: (1)表面式換熱器:這種換熱器在換熱過程中,冷熱兩流體互不接觸,而是通過金屬壁面來進行冷熱流體間的熱量傳遞,在火電廠中應用最廣泛。如過熱器、再熱器、省煤器、冷油器等。 (2)混合式換熱器:這種換熱器在換熱過程中。是依靠冷熱流體的直接接觸和相互混合來實現的。熱量傳遞的同時伴隨著質量的交換和混合。如噴水式蒸汽減溫器等。 (3)蓄熱式換熱器:這種換熱器的換熱過程是通過一種媒介,即傳熱元件來實現的。使冷熱流體交替地流過傳熱元件。當熱流體流過時將熱量傳遞給傳熱元件并儲存起來;冷流體流過時。傳熱元件儲存的熱量再傳給冷流體帶走,實現熱量交換。如回轉式空氣預熱器。
查看詳情 2019-12-23鍋爐運行時,由于鍋爐負荷過低、燃料質量下降、風量突增突減以及操作不當等原因,都容易造成鍋爐滅火。滅火不僅有甩負荷、爐膛“放炮”的危險,對直流鍋爐還有高壓水沖入汽輪機的危險。因為鍋爐由滅火到放炮往往只經歷幾十秒鐘,甚至只有十幾秒,在這么短的時間內,運行人員要作出正確的判斷并及時處理是相當困難的,因此鍋爐燃燒系統必須裝設可靠的滅火保護裝置。 在質量檢測方面,中正鍋爐對細節的把控尤為嚴格。眾所周知,一臺鍋爐的生產制造工序往往多達上百個。鍋爐作為特種設備,生產過程中的任何一道工序出現瑕疵都有可能釀成大禍。因此,中正鍋爐在生產全過程共設立了七個工序停止點,分別由不同的工程師嚴格把關,彼此之間相互獨立又相互監督,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。任何一處細節不合格,都無法進入到下道工序,這就是中正鍋爐對生產全過程的質量監控。
查看詳情 2019-12-20